今年6月5日迎來芒種節氣,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。芒種對於大自然來說,是土地開始耕種的重要時期;對於人體來說,是「培土補脾」的最佳時段。
芒種的地球科學:想像一下太陽是在此圓的正中間,到達黃經75度,二十四節氣在地球公轉軌道的位置。
文章目錄
節氣芒種時間
芒種落在每年國曆的 6 月 5 日或 6 日。2024 年節氣芒種的日期是國曆 6 月 5 日星期三;2023 年則是 6 月 6 日星期二;去年 2022 則是 6 月 6 日星期一。
芒種意思
芒種的名稱來自於「麥有芒而穗成,故曰芒種」,此時田裡的稻麥已經吐穗結實,長出細芒,收成在即,故名「芒種」。
芒種現代習俗與農作
「芒種」節氣代表著梅雨季節即將結束,悶熱的炎夏快將來臨。同時,「芒種」也是農作物種植時間的分界點,農民除了等待作物採收以外,緊接著的,便又是下一輪秋季作物的播種工作了。
台灣在芒種節氣中,南部小琉球附近海域與蘇澳外海仍有飛魚可以捕獲。巴士海峽之鰹魚群亦同時出現在台灣南部高雄外海。而基隆與澎湖、台南等地均可捕獲大量小卷(鎖管)。
芒種典故習俗
芒種在古代農業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象徵豐收與希望。
芒種通常在端午節時節(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),此節慶家家戶戶門口插艾草、菖浦或柳枝、榕枝,張貼黃紙紅字的「午時聯」,佩帶香包,小兒戴長命縷,吃粽子,飲雄黃酒,中午以苦草水淨身。
中國古代在芒種當天,民間會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,以餞送花神歸位,並表達對花神的感激。《紅樓夢》中也描述了這一習俗。此外,皖南地區在芒種時節有安苗的習俗,這一傳統始於明初。當地人在種完水稻後祈求秋季好收成,會用新麥麵蒸發包,捏成蔬果、穀物和家畜的形狀,並用蔬菜汁染色作為供品。
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,侗族有在芒種日打泥巴仗的習俗,新婚夫婦會在這天到田間插秧,並在插完秧苗後互相投擲泥巴。河北省鹽山縣則有「嫁樹」的習俗,人們會在棗樹上劃幾下,以祈求多結果實。
在日本,芒種時節各地也會舉行各種祈求豐收的農業祭祀活動。
芒種飲食
芒種正是身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節,但同時也易因汗水帶走體內水分和營養。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清涼解暑、補充水分的食物。苦瓜排骨湯、海帶冬瓜湯正是適合的食物,我們該選擇清淡易消化、祛暑降溫的食物:
- 利水祛濕類:像是赤小豆、薏米、黃豆、綠豆、金針菜和冬瓜,它們能幫助身體排濕。
- 清熱祛暑類:比如粟米、西瓜、荷葉、絲瓜、青瓜、芹菜、莧菜和甘蔗,它們有助於降溫解暑。
- 清熱利濕類:像是木瓜、香瓜、茼蒿、茭白、竹筍、菜瓜和馬蹄,這些食物可以清熱去濕。
- 健脾利濕類:比如淮山、蓮子、蠶豆、赤豆、青魚、鯽魚、鰱魚和扁魚,它們有助於增強脾臟功能,同時去濕解熱。
芒種諺語
- 此時天氣已熱,令人昏沈,有諺「有好食,就懶去」,形容人們懶得活動,即使美食當前,也不為所動。
- 「芒種逢雷美亦然,端陽有雨是豐年」,則是指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。
- 四月芒種雨,五月無乾土,六月火燒埔:芒種日下雨便會連著下到五月,即俗稱梅雨。
- 五月龍船北:端午節前後還有吹北風的可能。
- 芒種瘋鯊:鹿港一帶海域,芒種前後會出現鯊魚。
- 芒種夏至,檨仔(芒果)落蒂:芒種前後,南部的熱帶水果--芒果已經陸續成熟,可以採收上市。落蒂,就是果實熟透掉落之意。
- 芒種蝶仔討無食:陰曆五月以後,百花花期均過,此時之蝴蝶已無花粉可採。
- 芒種在大中華地區分為三候,即:螳螂生:螳螂破卵而出;鵙始鳴: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,並且開始鳴叫;反舌無聲:反舌鳥停止了鳴叫。